導讀: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一精選《紅軍長征感想》江大渡河……這些事跡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些事盡管不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觸 ...
以下是招生考試網www.418salon.com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長征的感想(共10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更多資源請搜索優秀作文頻道與你分享!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一精選
《紅軍長征感想》
初讀紅軍長征的故事,我的第一反應是:太不真實了。的確,長征在我看來太過艱苦了,以至于到達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吃野菜,野菜吃完了啃樹皮;樹皮啃完了就吃草……吃皮帶……在自然環境惡劣、敵人圍追堵截、糧食奇缺,而且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還能夠成功,真的很不可思議。在絕對的逆境中,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們,讓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難,擺脫困境?
是那顆不服輸,希望拯救祖國于水火之中的心,紅軍長征所遇到的困難越多,越困難,就越能證明他們的意志之堅強,藐視困難,樂觀向上,不畏艱險,強壓下同伴倒下的心痛,前進,再前進……所以我們不能只銘記革命成功的英雄,在戰斗和長征途中倒下的烈士,也需要我們的敬佩。我們不能忘記,還有那么多烈士直接接受死亡,從容不迫,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帶著曾對革命作出貢獻的自豪……
再看看我們,浪費糧食,意志不夠堅定,不肯多為組織和他人付出……在家里好吃好喝、吃飽穿暖,從小像個菩薩似的被供著。紅軍長征的艱苦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于遙遠而
5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二精選
《對紅軍長征的心得體會》
這就是長征呵,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雄關漫道真如鐵,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難萬險,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部的英雄史詩,在中國革命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沒有人懷疑過“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險境,沒有人忘記過“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三精選
《紅軍長征讀后感》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記敘了紅軍長征時期,在艱苦卓絕的斗爭情況下,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讓我們年輕一代了解了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從中我也獲得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看那雪連天,天連雪的大金山,紅軍戰士在冰上滑行,摔倒了,爬起來,有的就永遠躺在了雪山的懷抱。而在荒無人煙的草地,許多地方人陷不見頭,馬陷不見頜。紅軍戰士正是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歷盡艱險,排除萬難,順利走出草地?!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低吟著毛澤東的詩詞,眼前仿佛出現了紅軍戰士前赴后繼的英勇場面,心靈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讀完這本書,我的眼眶里噙滿了淚花,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讓人敬仰的紅軍戰士。他們憑什么在槍林彈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徒步走完長征?我想:他們憑的是統一而堅定的信念,憑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為了祖國的解放與安寧,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他們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呀!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四精選
《紅軍長征讀后感》
紅軍長征途中,硝煙彌漫,危機重重,隨時都有危險。我們的戰士巧施計策,憑著機智、勇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恫菝庇嫛分芯陀幸欢芜@樣的記載:賀龍師長為保護戰士,靈活運用軍事戰術。他命令戰士們扔下草帽,繼續行軍。驕陽似火,敵人忍受不住煎熬,紛紛搶著戴上了紅軍戰士“贈送”的草帽。果然不出所料,一會兒空中彈如雨下,敵人被自己的軍隊打得抱頭鼠竄,落花流水。從這件事中看出,我們的紅軍戰士團結一致,戰勝了強大無比的敵人?!敦S碑》中有這樣一段故事:為了讓一位戰士溫暖些,軍需處長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讓給了那位戰士,結果自己凍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難道那位軍需處長沒有權利穿那棉衣嗎?不,他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愿讓戰士們受苦。這就是紅軍的優秀品質,令人稱頌,讓人值得學習。
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戰士表現出來的勇敢、智慧、友誼、團結、頑強……這些精神時刻激勵著我們。作為小學生,我們時刻要以長征精神為動力,刻苦鉆研,勤奮學習,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它們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們國家,甚至想法設法搞分裂。面對這些丑陋的行為,我們應該以長征的精神要求自己,時刻來維護國家利益,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比以往更加強大。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如今我以上了五年級,我也應該像紅軍一樣,不怕困難,遇到困難也不退宿!兩萬五千里長征令世人矚目,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精神巨著!它時刻提醒我們青少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五精選
《讀紅軍長征心得體會》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由于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云南東川一帶,由于得到當地干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打開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并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余元,干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斗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劃著。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里,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斗,終于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于開辟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占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六精選
《《紅軍長征》讀后感》
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沼澤遍地的大草原,高聳入云的大雪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前進的路,更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誰也沒想到這里面蘊藏著重重殺機。很多戰士就在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沒有站起來。但其他戰士前赴后涌,沒有退縮。戰士們面對重重困難,前進前進再前進。
我讀了以后,非常欽佩紅軍的頑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精神。想想紅軍,現在我能做得只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我們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要自強、自立,創造21世紀的偉業,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當然,這很困難,因為這需要頑強的拼搏精神。
我從《紅軍長征》書中收獲了堅強、智慧、自信、頑強、團結……那么,我們要將這些品德付諸于祖國的建設中去。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上的強國,讓我們團結共助,書寫嶄新的歷史吧!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七精選
《長征精神感悟》
尤以紅軍長征精神最為讓我感慨,紅軍的堅韌,勇敢,不怕苦堅持到底的精神,使我佩服的五體投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確實如此,他們是新中國的功臣,是中華人民的英雄,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新的時期,還要學習長征精神。長征作為一部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
靈的英雄史詩,是黨率領紅軍將士以偉大精神力量譜寫而成的千古絕唱。
【關鍵詞】長征精神 紅軍 長征路線 會師 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價值
一、 長征路線
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
江南北各蘇區向陜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陜甘蘇
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
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
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
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
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
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
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
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后恢復
紅二軍團番號)會合,并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于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于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于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1935年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后的戰略方針, 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遵義會議后,鑒于川敵布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后,在川黔滇邊和貴州省內迂回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后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5月初,搶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于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6月中旬,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陜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陜根據地(亦稱川陜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余人開始長征,中旬占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余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后,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并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后組成陜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于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扎根在陜北奠定了基礎。
第5頁 (5)
9/10/2013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八精選
《紅軍長征史 讀后感》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后方機關共8.6萬余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2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陜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余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斗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我從紅軍長征中收獲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感受到紅軍長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軀譜寫的令人心靈震撼,精神升華,激情奮進,永不言敗的光輝歷史,它創造了令全世界震驚與贊嘆的奇跡。長征留下的敢于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定信念的樂觀主義精神、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所匯成的紅軍精神。那么,我們就要將這些品德付諸于祖國建設中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的強國,我們的民族將成為宇宙的驕子,讓我們攜起手來,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九精選
《看長征有感》
長征是宣言書, 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之后,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辟的總結。紅軍長征已過去了七十年,但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地留在人們心中,鼓舞著我們每一人。在我眼里,紅軍能完成“歷史 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里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七十周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里,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如果要問我,《我的長征》給我的的感悟是什么?那我會說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七十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著我們。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 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后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著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長征,是情與情的交融;親情,面對生命逝去的悲嚎;友情,用自己的生命從懸崖邊換回小戰士的生命;民族情,紅軍以真誠和嚴格的紀律,使之與山區百姓融為一家;愛國情,飛奪盧定橋的英雄們,萬尺高橋墜落的生命,譜寫了愛國贊歌。紅軍是一支窮人的隊伍,卻是溢滿寶貴精神的情感之源。
偉大的長征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關于長征的感想篇十精選
《《長征》讀后感》
《長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在大量描寫長征的作品中顯得特色鮮明,可以說是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閱讀價值的書之一。
長征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壯麗史詩,是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界線的人類精神豐碑。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無論是由何種意識形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與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長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脈,渡過了30多條河流,在饑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下,走完了遠遠超過兩萬五千里的路程,而且還遭遇敵人的追擊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說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畏艱難險阻,不畏犧牲的遠程。共產黨人深知這樣一個道理: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和國內反革命勢力,乃至國際反動勢力做拼死的斗爭,徹底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換來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世界上不曾有過像中國工農紅軍這樣的軍隊:官兵軍裝一樣,頭上的紅心一樣,犧牲時的姿態也是一樣的。在中國工農紅軍中,無論是政治和軍事的精英,還是不識字的紅軍戰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們都堅信自己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奮斗者,他們都堅信中國革命的隊伍“殺了我一個,自有后來人”,他們激情萬丈,前赴后繼,視死如歸,決心為每一位紅軍所認同的理想拋頭顱灑熱血。
因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在難以承載的犧牲中始終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艱難皆成為一個鍛造。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留下的是: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些都是可以創造人類奇跡的精神。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長征。讀懂了長征,就會知道人類精神中的不屈與頑強是何等的偉大;就會知道生命為什么歷經苦難與艱險依然能夠擁有快樂和自信;就會知道當一個人把個體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時,天地將會多么廣闊,生命將會何等光榮?!?/p>
以上就是招生考試網http://www.418salon.com/帶給大家的精彩優秀作文資源。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長征的感想(共10篇)》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招生考試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優秀作文內容哦! 招生考試網,因你而精彩。